查看原文
其他

两年

snerdi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2023-02-03

核能,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作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平利用核能事业,如同普罗米修斯带到人间的火种,为人类发展点燃了希望之火,拓展了美好前景。”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自1970年2月8日“七二八”工程启动以来,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征途上,创新与超越从未止步。在此过程中,从“七二八工程”总体设计院,到国家科技“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以下简称“压水堆重大专项”)实施主体和技术责任单位,52年,上海核工院一路与核同行。


如果说建设秦山核电站的“七二八”工程是实现我国大陆核电发展从零到一突破的火种,那么压水堆重大专项就是实施三代核电自主化战略,实现我国核电产业和技术从“二代”到“三代”整体跨越的火种。


2020年9月28日,压水堆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国和一号”核电品牌正式发布。


到今天,已是整整两年。


△ 2020年9月28日,在上海核工院建院50周年暨三代核电自主化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国和一号”核电品牌正式发布。


相比于核电型号研发、设备研制的长周期而言,两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因为此前已打下的坚实基础和传承的厚重积淀,两年的时间,也足以发生星火燎原的巨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多次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强调“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走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发展新路子”是早在三代核电自主化启动之初,就已确定的战略方针。2016年,“国和一号”已经通过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专家评审,认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但是,技术创新之路从未因此而止步,随着压水堆重大专项的深入开展,继续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对“国和一号”的报道


两年的时间,压水堆重大专项的参与单位从“国和一号”核电品牌发布时的477家增加至600余家,知识产权成果也从当时的6500余项,增长至如今的9200余项


这两年,上海核工院也接续刷新了自身科技成果奖项申报的最好成绩,突破不断。2021年,获省部级/协会学会级奖项34项;2021至2022年,“封头模块、大型容器及两者的制造方法”获中国专利金奖,“一种以安全壳内水箱为热源的分离式空气冷却热阱”“一种反应堆下部堆内构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主导编制的《核电厂—安全重要仪表和控制系统—地震停堆系统准则》(IEC 63186:2021)由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正式发布,成为我国核电领域首个正式发布的IEC国际标准……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极大地激励了三代核电自主化参与者们核电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 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2021年10月21日至27日,“国和一号”作为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亮相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的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10月26日的《新闻联播》中对展会进行报道,指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重点展示中国空间站模型、火星车、‘嫦娥五号’、‘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集成电路装备、全球首个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示范堆、‘国和一号’核电机组等国之重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业是发展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国和一号”创新成果的不断突破,来源于压水堆重大专项科研的深入实施,也得益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上海核工院发挥技术总体院集成优势,打破“行业墙”,构建“跨集团、跨产业、跨地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三代核电创新联合体,并组建“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企业级形态。通过“共研、共享、共生”,实现科技创新“质量升级”。


2021年3月29日,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会要求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


2021年4月,上海核工院随即借助承担压水堆重大专项形成的“国和一号”产业链优势,启动了“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策划;6月,形成联盟策划执行方案和执行计划书,正式启动产业链联盟建设相关工作。


2021年8月4日,“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首家会员单位——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正式加入联盟下的“现代产业链设计设备创新优化平台”。


2022年2月28日,“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成立大会暨首届会员大会在沪召开,剑指100%国产化,致力于建成技术上最先进最安全、装备上完全自主可控、经济上有显著竞争优势的三代核电产业链。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作为“国和一号”的技术责任单位,实现“国和一号”产业链高水平自立自强,是新时代对上海核工院提出的必答题。答题路上,上海核工院笃志前行。


时至今日,联盟成员单位已增至22家。



这两年,是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在疫情防控的巨大考验下,坚韧不拔、负重前行的两年。为了保证工程里程碑节点不受疫情风险影响,2021和2022年春节,示范工程现场的7000余名建设者连续两年“荣成过大年”


△ 2022年大年初三

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现场开工第一天


2022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以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增动力》一文指出:“神舟十三号顺利返回、神舟十四号再探天河,国和一号示范电站1号机组完成首台主泵安装,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这里和神舟飞船并列的“国和一号”主泵,是核反应系统中唯一的转动设备,提供反应堆冷却剂的循环驱动力,作为一回路压力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核电站中承载着重要作用,可以看作是“国和一号”正常功率运行时的心脏。


新闻报道中的首台安装主泵为湿绕组主泵,系新厂家、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属全球首次应用。


△ 国和一号湿绕组主泵


为了吃透这台“宝贝”的安装难点,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主泵安装组成员做足了功课:前往制造厂学习样机安装过程;每周两个晚上组织文件研读,研究安装计划与技术难题,完成设计文件升版与安装方案优化;多次组织吊装安装的全过程推演,形成228步安装工序,所识别问题逐一落实到了施工方案及安装工序中,为后续主泵安装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窥一斑而见全豹。正是这样与问题“死磕到底”,像钉钉子一样落实,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前进路上的TOP风险得以一一克服,难题得以一一攻克,展示了新时代上海核工院人的新风采。


2022年4月28日,上海核工院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部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2022年8月26日,经DNV(挪威船级社)官方认定,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HSE国际标杆评级达8.0级,达到示范标杆水平



这两年,也是三代核电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步走”国家战略实施有志竟成、收获不断的两年。


自2019年1月全部实现商运以来,由上海核工院承担勘察设计和核岛工程总承包任务的世界首批三代非能动核电站三门核电、海阳核电4台机组运行业绩卓越,连续刷新首次换料大修最短工期纪录,充分凸显了三代非能动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性。三门核电一期工程更是在2021年12月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2022年4月20日,一个让人期盼已久的好消息给本部正处于疫情封控状态的上海核工院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经过多年准备和全面评估审查、已纳入国家规划的包括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在内的三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


喜讯传来,上海核工院全面动员、迅速进入多项备战状态。两个月的时间,克服疫情影响,组织开工前全面检查评估、做好合同签订、设计固化、设备制造等上下游相关工作……


最终,三门二期工程和海阳二期工程相继于2022年7月1日和7月9日顺利完成3号机组核岛底板混凝土浇筑。工程开工以来,实现了高质量连续施工,目前均已完成CA20模块和钢制安全壳底封头吊装就位等重要里程碑节点。



9月13日,又传来了广东廉江核电一期项目核准的消息。就在今天,廉江核电一期工程负挖顺利启动……


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多重奏已然奏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十年铸剑,九转功成的艰辛、枕戈待旦的坚守让如今的收获更显甜蜜。


然而,这一切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上海核工院人深知,高标准完成国家重大专项,高质量建成三代非能动核电后续项目,高水平实现核能“三个拓展”,助力中国“3060”目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使核能事业发展的希望之火永不熄灭,征途漫漫,未有穷期。


创新永不止步、奋斗永不止步

唯有真信真干,才能真成


-The end- 

 供 稿   | 宣团工作部

 编 辑   | 银汉



往期推荐


_

 稳扎稳打,海阳核电3号机组首个核级模块就位!

► 点击阅读


_

 底气十足!三门核电3号机组钢制安全壳底封头顺利吊装就位

► 点击阅读


_

 “国和一号”产业链联盟成员单位增至22家

► 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